脂质体技术的核心在于如何让材料既能在水环境中稳定存在,又能精准地“抓住”目标。DSPE-PEG-VHPKQHRGGSGC正是这样一类设计精巧的两亲分子。它由三部分组成:一条疏水的脂质尾巴、一段柔性的聚乙二醇长链,以及一段带有巯基末端的亲水肽段。尾巴锚定在脂质体膜上,长链像水草一样在水中舒展,既防止颗粒团聚,又减少非特异吸附;肽段则像伸出的“触手”,可借助巯基与金属或蛋白表面形成牢固的共价键,从而把脂质体牢牢固定到预定界面。
在温和条件下,该分子可自组装成单层或双层膜,形成粒径均一、表面略带负电的囊泡。由于肽段暴露在外,囊泡能在复杂介质中保持结构完整,又可通过简单化学修饰进一步“换装”。例如,将金属纳米粒或量子点与巯基偶联,即可构建兼具载体与信号功能的复合平台;若换成荧光探针,则可实现实时追踪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这种“尾巴-链子-手”的组合赋予体系极佳的稳定性。PEG链像隐形斗篷,屏蔽外界干扰;脂质尾巴则像锚,防止分子游离。即便在长时间储存或高剪切环境中,囊泡仍能保持形貌不变,肽段的活性亦不受损。因此,它常被用于构建可定位、可示踪、可调控的功能化界面,为基础研究和材料设计提供了灵活、可靠的工具。
以上内容来自广州为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小编分享,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留言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