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 DSPE 比作扎根磷脂双层的“船锚”,TK-PEG 则是随风舒展的“缆绳”,而末端的 TPP(三苯基膦)像一枚写好的“邮政编码”。正电荷膦盐与负电性生物膜之间产生长程静电牵引,使整个分子被自发“投递”到极性更高的区域。由于 TK 链段内藏硫缩酮“开关”,遇到微环境氧化水平升高便自动断裂,锚定与屏蔽效应同步消失,原本被 PEG 掩盖的界面重新暴露。研究者利用这一“先屏蔽-后解蔽”的节奏,先在双层中掺入少量 DSPE-TK-PEG-TPP,让膜表面获得电荷驱动的定向迁移能力;待环境信号出现,TK 断裂,PEG 脱落,膜物理性质瞬间回归初始。整个过程无需外加能量,也无需金属催化,仅依赖氧化还原电位的自然波动,实现了“靶向-松绑”两步走的程序化界面设计。
以上内容来自广州为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小编分享,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留言呦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