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句话摘要:在糖基识别基础上引入末端羧基,使材料兼具pH响应电荷反转与“即插即用”化学偶联能力,可动态适应不同界面需求。
正文:DSPE-PEG-甘露糖-COOH的分子骨架同样以硬脂酰磷脂为锚、聚乙二醇为间隔,但在甘露糖远端额外延伸一个羧基。该微小改动带来双重新特征:第一,电荷可调。在弱酸环境下,羧基质子化,分子呈电中性,膜层紧密;随pH升高,羧基去质子化,表面负电密度增加,静电排斥使粒径略微增大,渗透通道短暂开放,实现“酸封-碱开”的可逆开关。第二,化学把手。羧基可在温和缩合条件下与氨基、羟基或叠氮基团高效偶联,无需预先活化磷脂,避免破坏膜完整性;也可通过金属配位形成可逆网络,实现界面二次交联。由此,研究人员可先利用糖基完成定向识别,再通过羧基引入荧光、亲和或刺激响应模块,实现“先定位、后功能化”的模块化策略。该材料自组装行为与母体糖脂类似,但因负电引入,对钙离子等二价阳离子更敏感,可借此构建离子强度触发的聚集-解聚循环。总结而言,羧基化甘露糖脂在保留糖基识别优势的同时,赋予界面电荷与化学双重可编程性,为复杂环境下的动态自组装与按需功能化提供了通用工具。
以上内容来自广州为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小编分享,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留言呦。